人力資源
【員工分享】“傳承+創新” 中醫藥發展新道路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
發布日期:2021-12-02 |
作者:myfox |
分享:
|
千百年來,中醫藥一直是我們健康與生命的“守護神”,在防病治病中擔任著重要角色,不僅在防治瘟疫、傷寒等常見病、多發病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且在中國歷史上多次發生的天花、鼠疫、霍亂等重大傳染病方面,也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它凝聚著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同疾病作斗爭的智慧。從古時候的神農嘗百草、扁鵲的“望聞問切”、到李時珍的傳世巨著《本草綱目》,再到今天屠呦呦院士發明的青蒿素治療瘧疾以及被更多年輕人喜歡的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醫藥的特色優勢越來越突出。新冠疫情在全國爆發后,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疫情防控中的一大亮點,中醫藥的參與面之廣、參與度之深、受關注程度之高,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
我們也時有看到一些言論在抹黑中醫和中藥,認為中醫里的氣血經脈、陰陽調和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是一門“偽科學”或是神乎其神的“玄學”。如今科學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且科學是需要大量的理論基礎和數據去支持的,而中醫藥在這方面恰恰是欠缺的,沒有實驗室數據的支持,光靠中醫師們的一言之詞或者先輩們積累下來的各種經驗和典籍來為人們治病根本不可取。并且中藥由于它的特殊性,藥材質量由于產地、栽培技術、炮制方法、貯存條件等的差別存在著很大的參差,中藥造假情況更是普遍,道地藥材不再道地。還有些中藥有很大的毒性,炮制方法或炮制時間、火候不當就有很大可能會造成中毒事件,種種現象讓人們對中藥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但我們所不知道的是,被很多人摒棄的中藥在國外卻賣的很火爆,比如日本的漢方藥,占據了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其原料藥材也大多來自中國,而在全球擁有絕對中藥材資源優勢的中國只占了5%左右的份額,中成藥國際出口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困難。
因此,中醫藥不僅需要守正,傳承精華;更需要創新,跟上時代的腳步。屠呦呦院士及其團隊的研發出的青蒿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將現代的科學方法和創新的思維與古法結合,研究出第一代和第二代青蒿素,解決了世界上治療瘧疾的難題。并且,近幾十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我國醫療體系的不斷完善,中藥劑型已經從傳統劑型向現代劑型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從最原始的湯劑到現今迅猛發展的膠囊劑、顆粒劑、軟膏劑、緩控釋制劑等等,中醫藥正在迎合市場的需求,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高潮,中醫藥正在逆流而上。但我們也必須解決中藥生產面臨的一些問題,提高中藥生產水平、規范生產操作、完善相關體系管理、制定統一標準、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等,中醫藥發展創新之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令我們所欣慰的是,我們國家這幾年也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把堅持發展中醫藥復興和傳承創新提升至國家戰略。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就中醫藥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藥大有可為,我們要堅定中醫藥自信。”“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中醫藥和西醫藥也是一樣,兩者并行發展,才能幫助更多的人擺脫疾病,我們的醫療體系才更加完整。我們也要相信中醫藥,傳承中醫藥,發展中醫藥。(山西好醫生 郝鑫)
相關新聞
2016-08-04
紅色武鄉之行
2021-02-27
【員工分享】流年,牛年
2014-11-06
小談工作效率
2024-11-18
讀《圖說流程管理》有感
2017-07-14
【員工分享】觀小平故里隨想
2016-08-24
認清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