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停牌4個月之久的一心堂復牌。在停牌期間,一心堂先后在海南、廣西、山西、四川、重慶等地收購藥房460家。截至目前,直營門店數量達3400余家。在此之前,一心堂就以2623家直營門店榮登南方醫藥研究所《2014-2015年度中國連鎖藥店直營力百強榜》榜首。
在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發布的《2014中國單體藥店發展狀況藍皮書》中提到,截至2014年末,我國單體藥房從2013年的27萬家迅速下降到19萬家,預計15年這個數字將會下降到15萬家,其占比也從13年的65%下降到15年的35%左右。近幾年,藥房連鎖化趨勢可謂風生水起。除了藥房以外,林立于大街小巷的個體診所能否實現連鎖化呢?
一、藥房連鎖化的基礎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老百姓自我診療意識、保健意識的提高,藥房呈現爆發式增長,由于信息不對稱,監管不足等因素,在藥品零售市場,價格虛高、質量參差不齊、假劣藥等現象非常嚴重。基于此,老百姓對低價、優質藥品需求呼聲極大,這就形成了藥房連鎖化進程的客戶基礎。
成立于2001年10月的湖南老百姓大藥房,正是從 “讓更多人看得起病、吃得起藥”的樸素道德沖動出發,并革命性地舉起了“比國家核定零售價平均低45%”的降價大旗,受到了消費者的熱烈歡迎,“平價大賣場”中出現了“提著籃子買藥,排著長隊付款”的現象,震動了整個醫藥行業,經過10余年的發展,2015年4月,湖南老百姓大藥房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不難看出,在自我診療方面,藥房連鎖化發展給老百姓提供了一系列的便利。
1、結束了大部分藥物的價格虛高、暴利現象;
2、專業的藥學服務,給顧客帶來了更優質、專業的服務體驗;
3、規范科學的管理,讓顧客免去了后顧之憂,不再擔心假劣藥品;
4、齊全的品類、會員積分制、坐堂中醫師等,形成了穩定的客戶群。
另外,由于房租、人力等成本的上升,部分單體藥房抗風險能力減弱,隨著藥監部門對藥房管理力度的加大,特別是新版GSP實施以來,執業藥師的緊缺等,這一系列因素,也進一步加快了藥房連鎖化進程。
二、診所連鎖化發展依然緩慢
縱觀全國診所發展,卻表現出另外一番景象。在我國,具有一定規模的連鎖診所可謂鳳毛麟角。且均處于起步階段:陜西強森醫療規劃在全國建1000家社區醫療機構;春雨醫生規劃今年底布局500家診所;中國平安規劃未來十年建1萬家診所;成都百匯吉連鎖診所、呂醫生連鎖診所也在加緊連鎖化的步伐。
那么診所連鎖化的基礎是否已經存在呢?要分析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把診所進行簡單的分類,一類是城市區域,面對的是知識水平較高的患者客戶;一類是鄉鎮農村區域,面對的是知識水平較低的患者客戶。
1、城市診所:在該區域,人流量大,同時醫院、診所、藥房數量多,競爭也較激烈。患者病情較輕時多選擇自行購藥,而嚴重癥狀者更多選擇到大型醫院就診。因此到診所就診患者多為常見疾病,自行服藥效果不明顯或拖延治療導致病情加重者,此時他們自我診療已經無法治愈疾病。該類患者到診所的需求多為:比大型醫院方便快捷的就診程序,快速治愈疾病、副作用小;或者是該診所醫生有較高的口碑。患者可承受價格范圍高于鄉鎮農村,介于自行購藥和醫院就診之間。
2、鄉鎮農村診所:在該區域,人流量相對較低,競爭不是很激烈。患者與醫生之間基本上相互認識,因此患者更多是認可醫生,認可醫生的醫術才前去就診。而其就診的疾病則可輕可重,收費也相對便宜。數據顯示,在城市醫院就診的鄉鎮患者中,有超過70%患者曾在當地鄉鎮診所或衛生院等進行過治療。
通過診所和藥房的常見命名,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藥房的命名多以良好寓意詞語為原則,如老百姓、杏林、安康、一心堂、健之佳等。而診所更多以突出主治醫師來命名,如陳XX診所、X醫師診所等。
不難看出,對于各種診所而言,老百姓首先考慮的是醫生的口碑和醫術,然后是便捷性、服務質量、價格等因素。診所連鎖化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連鎖化并沒有直接解決醫術口碑的問題。
三、連鎖診所/診所聯盟如何發展?
連鎖診所或診所聯盟,首先要解決的是用什么來吸引醫生加入。在四川什邡市,由當地衛計委醫政科組織成立的個體醫師協會,從協助個體診所資質年審,相關政策上傳下達,開展公益活動等獲得了協會會員的一致好評,此外協會還幫助醫生提升醫術、口碑,提高診所就診便捷性、舒適性、提高服務質量,從多個方面為診所辦實事,維護醫生、患者利益:
1、協助診所資質年審
每一年,衛計委會對轄區內個體診所資質進行審核,各種繁瑣的資料,新的規章制度等,對診所負責人而言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甚至有連續三五次遞交資料都不符合規定的,診所聯盟協會可詳細傳達當年年審內容、注意事項,協助個體診所完成資質審核。
2、從業人員再教育,再培訓
很多藥品銷售企業會召開各種類型的學術會議,但此類會議培訓質量及效果參差不齊,且多以銷售為目的,培訓對象也多針對醫生或診所老板,很少針對診所護士開展。部分診所對該類培訓存在抵觸情緒。
通過協會總部,合理制定培訓項目,借助高端醫院專家,行業專家等,開展對醫生、護士的再培訓教育工作,培訓方式也可多種多樣,如:同行交流座談會、網絡授課、現場授課、醫院實習等,并開展業務技能競賽等活動,豐富枯燥的行醫生活。
3、優選藥品,質量為上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好藥樹名醫,藥品的質量決定了最終的診療效果。現目前,我國藥品生產企業眾多,工藝標準不一,甚至還存在違規違法生產等現象,最終導致藥品質量差異較大。
另外,藥品的臨床作用在使用過程中也會出現新的變化,如新發現的抗生素耐藥,黃連素在心腦血管疾病的新用途,阿奇霉素心源性猝死風險等,這些都需要診所醫生知曉。
總部在以上信息方面,可以給診所提供全面準確的信息,診所之間的相互交流,也可以有效促進藥品的甄選和合理應用。
4、專家定期坐診、義診
絕大多數個體診所,在邀請專家坐診方面存在一定難度,協會總部可配備幾名固定的專家或根據情況邀請專家,到各診所坐診,并開展免費義診、贈藥等,從一定程度上提升診所知名度,提高人流量。診所自身還可以從專家的診療過程中學到很多診療經驗。
5、現代醫藥、傳統醫藥共同發展
傳統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慢性病、反復難愈性疾病在診所的患者群中占據了不少的比例,而這類人群更傾向于傳統醫藥診療,因此,診所在發展過程中,必須現代醫藥、傳統醫藥兼顧。并打造出自己的特色。
6、改善門店環境,提升就診舒適性
隨著老百姓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其對就診環境舒適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凈、明亮、整潔的就診環境,本來就可以舒緩患者的身心,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再加上醫生、護士周到的服務,相信治療過程必然事半功倍。
由于歷史等原因,部分診所環境衛生較差,從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患者繼發感染,這也是導致患者流失的主要原因,對診所進行從新裝修,合理布局,提升患者就診舒適性,提升診所品牌形象。
不難看出,診所也需要連鎖化,可以是資金上的連鎖,也可以是醫藥協會的聯盟。我國診所連鎖/聯盟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較多的困難,需要我們在探索中前進,相關政府部門、大型醫藥企業將成為推動診所連鎖/聯盟的主力軍。(市場部 吳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