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金庸《天龍八部》的都知道有鳩摩智大戰虛竹這么一段。鳩摩智在少林寺自以為融會了 “少林七十二絕技”,就能威逼少林眾僧臣服吐蕃,卻在最后與虛竹的比武中大敗。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是博采眾長好呢?還是專練降龍十八掌呢?
回歸現實社會中,“功夫”與我們工作生活息息相關。比如我們的工作,到底做博采眾長的“復合型”?還是做一個“專業”的好些?社會對于兩者的的爭論一直喋喋不休。我先問了下“度娘”對二者的定義。“度娘”說了專業人員是指通過學習接受某方面技術知識,具備該專業技術能力的人員稱為專業人員。其中較為突出的,熟悉相關技術,并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稱為專業技術人才,我完全贊同“度娘”的說法。并且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它需要每個部門、每個員工,都要做到“在自己的崗位上,稱得上足夠的專業”。優秀的企業,首先應該有專業的員工。從員工自身發展角度來講,如果能夠在自身的領域、崗位、職位上,做到足夠的專業,那么,無論是升職、加薪或是另謀高就,才會更具可能性。“度娘”又說了,復合型人才應該是在各個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個具體的方面能出類拔萃的人。這樣看來,“專業人才”和“復合型人才”是一個遞進的關系,也就是說要成為“復合型人才”必須先成為“專業人才”。
可是并非人人都是天才,我們當中或許絕大部分人都資質平庸。在某一方面能做到出類拔萃已經不易,這時候非要做“復合型人才”,那就是拔苗助長,最終會害了自己。既然如此,那就好好做一個專業人才吧。
如何在自身的崗位上做到專業呢?我總結了三點:一是要精通本崗位的工作內容,具體包括精通崗位流程、崗位知識以及與崗位工作相關的所有工作技巧。二是要知道并理解企業的規劃和愿景、部門的目標和指標、行業環境的現狀和走勢。假如你死守只要做好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情,其他的都與自己無關的話,必然也做不好自己職責內的工作。只有了解企業,把自己的工作與公司的利益掛鉤,知道大河漲水小河滿的道理,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也利于自己成長;只有了解部門的目標和指標,便能做到與領導、同事通力合作,才利于團隊建設;了解行業環境的變化情況,才能將自己的工作與實際情況結合,不脫離行業實際情況的錯誤,從而保證企業的利益。當然,以上兩點也只是基本要求,真正體現工作專業性的我認為在第三點,不論自己的工作是大事還是小事,自己的還是別人的,都要盡力做好。古語有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說的就是這個理。工作中諸如打字、復印、倒水、填寫單據等非常細小的事,也是一種職業習慣的培養。這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處事能力,也是敬業精神的體現。
工作中的專業性,還體現了個人的處事風格和職業素養。但基礎還在于專業技能,假如說僅僅是在自身的領域里做著大家同樣水平的事難稱專業。還要不斷地學習專業知識、總結工作經驗、關注宏觀形勢、加強團隊配合。只有更好、更快、更高效,才能真正體現專業人才的價值。要做到專業非朝夕之功,需要企業和員工雙向的努力。提高員工的專業性,企業也要責無旁貸地通過崗位培訓和相關業務培訓、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工作手冊、考核體系等為員工搭建展示提升自身能力的平臺等。說了這么多,我要趕緊去練我的降龍十八掌了。(市場部 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