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南方周末 | 發布日期:2024-03-13 | 作者:記者 宋炳晨 | 分享: |
赴京參會前,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到四川省多家中醫藥企業調研,其中一家企業吸引了他的注意。
這家企業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合成中藥材中的有效成分,即便不種植這種藥材,也能生產同樣有效的藥物。“中醫藥企業應該發奮圖強往前趕,如果不做科研,就會被淘汰。”耿福能說。
連續三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2024年是耿福能履職的第12年,他的建議集中在三農、中醫藥和扶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等領域。
《“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提到,推進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和走向世界。2024年3月9日,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時,耿福能指出,現代中醫藥有“四問”:藥物有沒有效,有效是哪些成分有效,怎么起效,起效的過程是怎樣的。
耿福能建議,要加大科技對中醫藥的賦能,建立中醫藥的標準。推動中醫藥文化“走出去”,積極推動中醫藥行業的國際合作交流,建設國際傳統醫學合作中心,協調制定國際傳統醫藥規范、指南、標準等。
南方周末:今年你主要做了哪些調研,在調研中形成了什么建議?
耿福能:調研既有人大組織的集體調研,也有我的個人調研。我在攀枝花參加集體調研時,著重關注了共同富裕情況,例如鄉村旅游建設情況,老百姓是否融入其中等。
每年我會去幾次幫扶的涼山州。大涼山脫貧攻堅以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都是破破爛爛的房子,現在是新農村的景象。比如,布拖縣樂安鎮若普村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92戶農民種植附子,去年種了不到200畝,收入100多萬,今年就要擴大到種植300多畝。
此外,我還調研了四川幾家醫藥企業,涉及創新藥、靶向治療藥物研發等,這些都是醫藥領域的新質生產力。因此,今年我也建議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培育“三農”新質生產力,整合科技創新資源,著力增強源頭性技術儲備,加強培育農業數智軟硬件設施研制與應用。以中藥材種植為例,可以研發針對某類藥材的專用農業機械,提高精細化作業效率。
南方周末:目前,中醫藥創新的難點有什么,要如何推進中醫藥創新?
耿福能:中醫藥不僅是漢醫漢藥,也包括少數民族醫藥。人類的醫藥起源,包括全世界各個民族各個國家,大概有四個階段。
第一段是原始醫藥。在沒有文字,沒有理論基礎時,其作為動物的自我療傷行為,比如舔傷口,直到現在,人也知道燙傷了用嘴含一下;第二階段,有了文字之后,逐漸有了理論體系,比如伏羲創建了陰陽學說,再到黃帝內經,醫學哲學雛形出現,這時候創建了一系列理論體系,包括經典的醫學四大名著,建立了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這就是我們的傳統醫藥。
我們的傳統醫藥非常發達,其他國家民族也有。“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四體液學說,還有之后的蓋倫氣質說,近代解剖學的創始人維薩里等。當時,十八世紀前后,是西方現代科技蓬勃發展的時代,解剖推翻了之前的許多醫學學說,歐洲的傳統醫學相當于戛然而止,進而使用現代科技的方法。
第三階段,有了現代科技之后,開始研究分子細胞和微生物,出現化學藥物。在傳統醫藥到現代醫藥這一階段,我們就弱了。最后一個階段是未來醫藥。我們現在認識物質的最小結構單位是夸克,比夸克更小的物質還需要繼續研究。
對于中醫藥而言,祖先只考慮是否有效,但不會考慮為什么有效。所以現代中醫藥我們要“四問”:藥物有沒有效,有效是哪些成分有效,是怎么起效的,起效的過程怎樣。所以,發展傳統醫藥,就要認真完善研究它的理論體系,用現代醫學方法,比如循證、臨床、大數據驗證它。
南方周末:近年來,中藥材短缺問題備受關注,數據顯示,處于觀測的99種野生中藥材中,有13種藥材已被認為瀕臨枯竭狀態,有44種處于不同程度的短缺狀態。中醫藥離不開優質藥材,藥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保證藥材供應穩定?
耿福能:這兩年監管部門制定了許許多多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規,保護了這些珍貴瀕危藥材物種。我今年也建議,不要將使用瀕危物種的藥物納入醫保,如果納入醫保,更會讓這些藥材枯竭。
中醫藥企業要自己做好培育,尤其是一些瀕危藥材,例如蟲草、穿山甲、雪蓮花等。另外也要尋找替代物種,加強研發,研究出新的替代品。通過科研發現藥材的有效成分,再利用合成生物學制造。不久的將來,我相信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南方周末:2023年中藥材短缺問題嚴峻,對中醫藥行業影響如何?
耿福能:涉及一些漲價幅度比較大的藥材,比如安宮牛黃丸,影響比較大。我們的藥材是非瀕危物種,受到的影響不嚴重。
中藥材價格暴漲,除了受產區氣候影響外,也有炒作的成分,比如石斛,像當年炒普洱茶,游資在其中介入較多。也有壟斷資本進入醫藥市場。另外,與化學藥不同,中藥材屬于農副產品,本身波幅也比較大。我也建議,國家藥品集采要充分考慮到中藥材的特點。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藥企建立種植基地,重視“第一車間”建設。就像中國人飯碗要牢牢地端在中國人手里邊一樣,制藥企業也要牢牢把原料的飯碗端在自己手里。
南方周末:現在的中藥材的價格仍處高位,還會持續多久?
耿福能:會有周期性的上漲。對于中醫藥企業,要把所有心思用在科研上,不要用在炒作上,炒作是短暫的,終歸會被市場淘汰。隨著科技進步和關注增多,中藥材產量提高,價格就會有所回落。當然,三五年價格到了低谷后,有些人可能又覺得可以炒一把。
南方周末:選擇種中藥材的企業、農戶多嗎?種植中藥材在技術上有什么困難?
耿福能:可能會有一些困難,需要企業靜下心來幫扶。我們與高校合作改良藥材,采用傳統種植方式,減少種植戶的技術困難。
南方周末:中藥講“道地”,規模化種植以后,質量和數量之間怎么平衡?
耿福能:我們為什么選擇邊遠山區種植,因為那些地方土壤沒有被污染過,沒有使用農藥化肥。我們去檢測土壤,補充肥料,年年種會減產,而且老百姓都知道種地要輪換、休耕,“道地”就是這樣解決。
我們現在的“第一車間”還是粗放的,未來中藥材種植有可能完全過渡到精細化的管理,比如種植藍莓,每一枝結幾顆藍莓也能計算出。另外,通過科研發現的有效單體,可以用合成生物學解決,屆時就不需要再種了。
南方周末:過去幾年,好醫生集團遭遇不少商標相關的訴訟糾紛,保護知識產權對于創新尤為重要,你在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有何建議?
耿福能:企業要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作為企業,在經濟領域品牌支撐就是金山銀山,不論是傳統企業,還是新的創業公司,都要高度重視保護品牌。也要保護好創新的知識產權,比如在藥物研發中發現一個有效單體,要抓緊全球注冊,一面研究一面保護。不能發生研發投入很大,結果其他公司做出來了,知識產權全歸其他公司的情況。
傳統中藥的知識產權比較復雜,因此司法機構也需要嚴明、嚴謹,樹立正確導向,品牌的強力保護是引領企業家向善的最大動力。
南方周末:你現在是如何定義好醫生的?是一家傳統中醫藥企業、現代中醫藥企業,還是兼而有之?
耿福能:這幾十年,我們就是圍繞著中醫藥在悟道理、建基地等等。傳統醫藥要植入新質生產力,所以我們要建立研發基地,堅持“走出去”,讓世界人民共享中醫藥。
發展現代中醫藥是必然,現代的人如果不用現代的醫藥思路做(中醫藥)科研、講科技故事,逐漸就會沒人買,市場越來越小,到時候只剩下口碑就沒什么用了。
南方周末:中國創新藥出海呈加速狀態,但中醫藥、中成藥出海略顯弱勢,制約中醫藥出海的原因有哪些?有聲音認為,中醫藥缺乏嚴謹真實的循證醫學研究和臨床試驗數據,你怎么看待這一點?如何推動中醫藥出海?
耿福能:國外對我們的產品不信任,心理有障礙,這是其一。其二是我們的科研做得比較少,醫學的循證數據很嚴謹,我們沒有制定自己的規則,國外的規則也不一定適合中藥。所以,傳統中醫藥“走出去”有一定的難度。
中醫藥想“走出去”,就要講科研的故事。我認為,中醫藥要發展就是一個詞——科研,說一個藥有效,有效的證據是什么,有效的過程是什么,有沒有副作用,這些都要講清楚。我們賣東西給別人,就要按照他的思維邏輯,把事情講清楚,他才會買。
所以,我也建議要建立好中醫藥的標準。作為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必要途徑,標準化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同時也要管理創新,研究適合中醫藥的研發管理和監管系統、政策法規等。
地址:成都市青羊區工業園區n36棟
電話:86-028-82868888
好醫生云醫療:http://www.hysyyl.com 福能源:http://www.fnysw.com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川)-非經營性-2021-0397 蜀ICP備06014542號-1
官方微信
CopyRight(C) 2011 - hys.cn 好醫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網站未發布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戒毒藥品和醫療機構制劑的產品信息 技術支持:創企科技
線上商城
聯系我們
郵箱:2641274375@qq.com
返回頂部